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华人卖命打工,能赚多少钱?



19世纪中后期以及20世纪初,俄罗斯对远东地区大开发,很多华人去俄国打工。
那么,他们能赚到钱吗?又能赚到多少钱呢?

01
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远东地区的疆域面积得到了巨大扩张,特别是从中国清朝掠夺了大量土地。
此后,俄国就想办法,对这些远东地区进行大开发。
美国历史上有西部开发热,俄国在远东地区也有远东开发热。
俄国的主要人口都集中在西部,乌拉尔山以东的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人烟稀少。
其中最东部的太平洋海岸地区,俄罗斯人更少。
要开发,总得有人,有苦力,有劳力。
于是,距离俄国远东地区最近的大量华人,就成为俄国最想招募的。
就像美国西部大开发等,美国也是从中国招募大量华人去做苦力。
19世纪下半叶,中国清朝内乱不断,天灾人祸,清政府也放开了所谓“龙兴之地”东北的“封禁”政策。
那时,中俄边境地区商业贸易也比较兴盛。
于是,大量难民也开始去俄国打工、做生意经商等,赚钱养活自己。
02
一战前后几年,从黑龙江口岸去俄国的,大概有五十多万人,至于通过其他方式出去的,估计人数也相当不少。
这些人,大多数还是在邻近黑龙江省的俄国地区居住和打工,比如阿穆尔省和滨海省。
去俄国的华人,各行各业的都有。
华人爱吃苦,勤劳,聪明,因此很快在俄国寻得生计。
宽泛的来说,种地务农、打杂、仆役、挖矿、伐木、建筑工人、修路等比例很不少,经商做生意的也不少。
大概还是以苦力,卖劳动力为主。
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大量招募华人,华人在美国,也是相当多人从事旷工、修路等苦力活。华人作出那么多贡献,还被美国人各种歧视和迫害。
19世纪70年代,在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华人是主要的劳动力,从事建房、伐木、生产砖和石灰等劳动密集领域的工作。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凯旋门以及滨海总督官邸等政府部门大楼、西伯利亚大铁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口、矿场采矿等,很多工人都是华人。
在种田务农领域,华人身影也出现其中,传授给俄国农民更先进的种植技术。

03
另外,不少华人其实是被“骗”到俄国的,到了当地,俄国耍赖的并不少。
俄国招人的时候,说的很好听,开出一俄丈土地给三卢布,但结果呢,只给一卢布。而且更令人痛恨的是,还要扣什么铁锨费、手套费等等。
至于住宿待遇,更别指望了。比如在西伯利亚伐木的工人,大概200人住一个大棚子,外面经常猛兽出没。
这简直是拿华人当免费苦力,给他们卖命开发远东地区。
看看,俄国人对华人剥削多严重。
甚至有不少在高加索地区工作的华人,饥寒交迫,沿站乞讨。
19世纪时候,美国也有过这样类似的坑人行为,在中国清朝沿海地区招人,美国公司说的很美好,在美国西部淘金干一年,就能赚到很多钱,结果到了当地,待遇和环境简直天上地下,还被白人各种歧视和迫害。
04
在俄国,华人实际到手的工资其实很少。
一天卖苦力,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远远低于俄罗斯人,有的甚至都不到一半。
比如,在阿穆尔省,木工大概40卢布一个月,瓦工大概43卢布一个月。
华人在俄国打工,工资报酬收入等,俄国人都是给卢布纸币,不按中国行情给白银结算。
和平年代还好,战争年代,卢布严重贬值,华人损失惨重。
关键是这种卢布,只能在俄国使用;出了俄国,中国各店铺等,人家也不认。
1920年甚至有报道说一个华人工人的悲惨遭遇,他去俄国打工,四五年昏天暗地的劳作,节衣缩食,还遇上了多次战争,最终侥幸活了下来,回到国内,但费尽心血省下来的10余万元卢布,竟然只值大洋百元左右。
关键是,辛苦赚钱拿到的卢布,最后化为“废纸”一张的,不只一个人,那是有相当多的人。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