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能养生?古代不少人可不这么认为



对现代人来说,忙碌一天,旅游一圈,没有什么比冲个热水澡,来得更为舒爽。
如果洗一次不行,那就洗两次。
洗澡,在现代人眼中,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但是,时光倒转,穿越回古代,那时的人们可不一定这么认为。

洗澡,在古代更为文雅的说法,叫沐浴。
“沐”是洗头发,“浴”是洗身体。
吃饭每天有,但洗澡可不是每天有。甚至可以说,古人还真不大经常洗澡。
为啥不常洗澡,原因很多,比如贫穷、缺水等。
那时有不少人,包括古代一些养生专家,认为洗澡会损伤自己元气,因此衍生出一些所谓养生之道:
比如说洗头发不要对着风,不要是湿着头发睡觉,洗完澡少吃东西,不要吃饱饭就立刻洗澡,不要频繁的洗头发,不要很饿的时候洗澡,等等,
有些人更为极端和夸张,说洗澡不要洗眼睛,会导致眼盲。

洗澡要挑选择吉日吗?
以前不少人真有这么个讲究,“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
对此,东汉王充就说,洗个头发还挑选日期,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干。
咋滴,洗脚、洗手、洗身体不择黄道节日,就单纯洗头发要选个好日子?
可惜,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所谓讲究,传来传去,依旧有人信。
这不,明朝还有人写书说“沐宜甲子日,沐宜朔旦,浴宜月晦”。

不经常洗澡,不仅限于平民老百姓,士大夫阶层也普遍存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首《沐浴》诗,说了自己中年洗澡的事情:“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白居易真得好久好久没有洗澡了。
北宋宰相王安石,算高官了吧?不爱洗澡是出了名的,常年不洗澡。
但他却写出了很唯美的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如果不是同僚非得相约每一两月洗一次,估计王安石压根没洗澡的欲望和动力。
连官僚阶层都得一两个月才洗一次,更别说劳苦大众了。
当然了,古代也还是有人很喜欢洗澡的。
比如一个叫蒲宗孟的人,北宋大臣,很喜欢干净,经常“洗刷刷”,每次洗澡用水大了去了。
至于皇帝,那都有专门的豪华浴池,比如唐玄宗就有华清宫浴池,既能洗澡,还能与爱妃们嬉戏游玩。

洗澡水能喝吗?
记得在哪部电影里看到有人说,“让你喝洗澡水”。当然这是嘲讽之言,洗澡水很多污垢,很脏,很不健康卫生。
不过,在古代,似乎真有人喜欢洗澡水。
明代《香乘》记载说,西施的洗澡水,每次都遭到宫中之人疯抢,“西施举体异香,沐浴竟。宫人争取其水积之罂瓮,用洒帷幄,满室皆香。瓮中积久,下有浊滓,凝结如膏,宫人取以晒乾,锦囊盛之,佩於宝袜,香踰於水。”
当然了,这应该是传言,权当八卦,乐一下就行了。
洗澡是一件令人很舒服的事情,适当的洗澡能愉悦身心,有助于养生。
养生古籍里的一些洗澡沐浴看法,我们要理性看待,科学辨别。
诸如洗澡要挑选吉日的这种观点,并无科学依据,就应该摒弃略过。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哦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诗意初夏】公众号主页
目前微信推送机制有所改版
为避免错过最新文章推送
请将“诗意初夏”设置为星标关注
这样能更及时接收最新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