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学生问我如何跨过读英文原著书的门槛。
既然确定要读了,就从你喜欢的内容开始读就可以。你既然有一定词汇量了,早就可以读小说,读喜欢的内容,不必关注【门槛】这件事。
他一听还不乐意了,老师你总是说喜欢,太老生常谈了,我要挑战有难度的科学读物——《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我的同学说,这本书原著书读起来比中文简单,翻译的不够简练。
这还是个有反骨的语言爱好者,我说,那行啊,你可以买一本试试,但是读不明白也不必沮丧,我等着给你推荐适合你的读物。他一听我支持,很开心地网购了A Brief History of Time 又名《时间简史》。
可如果你是需要赚钱的成年人这么问我,我就不会这么回答你,我会直接说,不要浪费钱买没用的书。也有可能你和我聊一次天,我就劝你放弃外语这个梦想,没必要带着偶像包袱制造努力的假象。如果你喜欢,早就能靠着它赚到钱了。
我在十多年前高考时,数学分数是40,透过座机语音传过来这个数字时,我感觉眼前一黑,差点昏倒。事实上,我理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考试的时候,我有近一个小时大脑空白。
可我为什么还抱有幻想,听到这个分数要休克呢?就是因为我在当时没有意识到,高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是我永远不会用的。从进入高中数学就完全学不明白了,尽了1000%的努力,满分150,我平时的分数也只是在50上下窜。这样的残酷事实,我一直逃避,但高考还是把它大白于天下。把精力用在完全不能掌握的知识上,还不如放弃这门课程,这种脑力浪费尽量避免。幸运的是,当年的英语132,它是我一生的兴趣爱好,谋生工具。
今天看了一本书《重新思考》(THINK AGAIN)由比尔盖茨推荐,通篇给出很多心理学和思维模型工具,故事性也强,适合在新年期间读一读。
无一例外,读到某个故事时,我又忍不住链接了京瓷哲学的条目,这种阅读现象我称为京瓷定律KPL(Kyocera Philosophy Laws)。在第二部分4 有益的“搏击俱乐部”中,莱特兄弟二人性格迥异,为了造出会飞的飞机,吵架吵翻天的细节非常值得一读。这些内容跟20,21,22条目的直言相谏等内容一致。
基于事实,利用科学家角色,不仅仅是逻辑,而应当利用一些思维工具,达成最终目标。以下三点是最优秀的吵架(谈判)高手使用的工具:
①找到和对方的共同点。
绝大多数人认为谈判就像参加拔河比赛,谁的力气大谁赢,谁的理由多,谁赢得谈判。但高手都是把吵架看作跳舞。他们清楚是不是也要往后退一步,这样对方就能前进一步。所以,普通人只表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而高手则不会忘记提到双方都认同的目标。
要记住并不需要每一场都打赢。同意对方的一些观点,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反而能把他们争取过来。
②少就是多。高手深知如何利用更少的论据胜出。
我们通常认为吵架就是双方站在天平的两端,谁的重量大,天平倾向哪边,谁赢,谁的论据多,谁赢。事实上,高手不会只顾低头堆砌论据,他们只会选择最有力的论据。那是因为他们清楚,弱的论据反而会削弱有力的论据。在谈判中,你列出了过多论据来支撑论点,那么对方就会攻击那条最薄弱的论据。一旦撕开一条口子,对方能否定你的一条,也很容易否定你的整个论点。很多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③高手吵架带有科学家思维。
这些高手他们不是只宣扬自己的观点,而是像科学家一样,采用“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问题,比如“你是说我的提议中真的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吗?”高手在表达观点时,20%的情况下会用问题结尾。一般人却极少这样做。
吵架的时候尽量吵如何做(how),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争论为什么(why)这是尊重吵架的成熟表现。只要遇到这样的高手,无论对方说什么语言,我都想有机会吵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