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谈]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揭秘人才成长规律)

  @学习吧70后 2012-09-09 17:42:34
  为何成不了人材 你看天涯上有那么多好野 关键还是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听好话 对意见不是忽略就是无视甚至谩骂 想真正成为人材 即使是你的仇人 你都应思考下他说的话 有哪些对自己有用 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 能跨过这道坎 只怕还不是人材那么简单

  -----------------------------
  是这样的。
  他本人属于非常上进那种类型的,又迫于非常现实的经济压力,他开始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但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就发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从内部来看,基本上已经到了瓶颈期,公司给他的发展定位是高级专业人员层面上,以往的安排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培养,把他局限在很狭窄的一块儿,虽然这个岗位越来越难替代,但让他干其他方面的事情也存在着经历和能力结构匹配程度不高的问题。就算在公司外部寻求发展机会,也存在着类似情况。这么多年来,他自己的时间基本都被工作挤占,高度饱和,根本就没有余力去充电、修炼和提高,被彻底“捆绑式”纳入了公司的发展轨道。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慢慢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已经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我数年之前的一篇文章《一流人才缘何多出自体制内》,虽然争议颇多,但有一个说法还是被广泛认可的。一般来说,体制内单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可用来充电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如果利用得当的话,自身能力结构可以得到很好的优化和升级,更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而一些民企和外企,在“两高一低”的用人模式下,除非公司出于战略需要有意培养,你基本没有多少自主选择充电和升级的可能。更何况,不少朋友还被眼前的“胡萝卜”所陶醉,远未意识到这个问题。若干年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其中的一些门道,但可能早过不惑之年,为时已晚,只能在茶余饭后在晚辈面前故弄玄虚。

  ——
  (022)
  ——良好的悟性源自磨炼

  铁律之二十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从实践中抽象和提炼出来的,并不能呈现更多细节,要想真正读懂,必须拥有相关实践经验,否则很难掌握深层次的东西,领悟也只能停留在表层,不但会给人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也很容易被别人忽悠。

  能在书本上出现,或者能在口头上说出来的东西,我们通常称之为知识。但相对于实践而言,知识无论如何系统详尽,都无可避免的是一种抽象和概括,与客观情况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从理论上讲,知识可以不断接近真相,但永远不会等于真相。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知识,特别是反应在书本之上知识的价值。书本知识的最大价值在于弥补个人实践经验的不足,并有利于人类共同非物质财富的传播和沉淀。
  也许很多东西说出来,人们感觉都非常简单,基本上近乎常识,当你真正应用起来的时候,似乎就不那么简单了。对很多知识、理论和模型的掌握程度,跟你的相关实践经验状况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之前那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很多东西就会一点就透,而且还能做到精准把握。倘若你之前缺乏相关经验,即使你把它背的滚瓜烂熟,但你的理解毕竟还会有些很多肤浅的成份,真正在工作中应用起来,还是难以得心应手,只能通过不断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譬如游泳,如果你之前没有经验,连狗刨都不会,学了再多再好的理论,一到水中还是要呛水的,那些东西还需要在不断练习中去领悟和吸收。
  @学习吧70后 2012-09-17 03:13:28
  楼主是否做培训的 其实世间事了解越多越觉得无力 像我这种草根 改变自己适应世界还是寻找适应自己的世界 不清晰也是一种美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 改变其实是一种更大的痛苦 除非你真心愿意主动去寻求痛苦

  -----------------------------
  自己经历和观察到大量真实案例基础上的一些总结和感悟。按照一定方法和路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只是周期要长一些而已。
  我自己的一个感觉,也听很多朋友讲过。SWOT、4P、4C等经典理论模式,几乎所有的商科类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都说的出来。像SWOT,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但你真正利用它来分析问题,没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是掌握不好的。4P和4C的真正掌握,没有十多年的市场营销和策划实战经验也是难以想象的。
  我本人这么多年下来,体会最为深刻的三句话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种状态代表你对知识掌握的三个阶段,过程的演变是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的,但其关键作用的还是实践。非常遗憾,很多人往往把“知”误当成是“悟”,其实“知”只不过是做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做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悟”。“知”不易,“悟”更难,只有“悟”对我们才更有意义。
  up
  第一个阶段,可能你感觉已经将很多东西掌握了,其实也只能说你知道了这些概念。“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离真正吸收掌握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在这个阶段,即使你学习的再多,也只是一个“知道主义者”。七八岁的小孩,就完全可以将《三字经》和《弟子规》倒背如流,甚至还能说出其中隐藏的所有典故和伦常,但也不能就此认为孩子已经掌握这两部著作的精髓。只有对人性和世道人情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之后,你才可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而要达到这种程度,最起码在年龄上需要超过30岁。
  欢迎点评
  我们每一个人周围都存在着太多的“知道主义者”。无论你谈论什么,似乎都没有他不知道的,倘若让他们陈述,实际上对绝大多数内容不甚了了、似是而非,真正应用起来,还不知道会搞出多少事情。最为要命的是,在他们那里,对很多东西的价值判断正好相反,深刻的东西被当作浮浅,浮浅的东西被当作深刻,接受不了任何不同意见,主动放弃了反思的机会,其实也就相当于放弃了进步的可能。
  第二个阶段,很多人已经开始对自己原来接受的知识体系进行反思,对原有或传统的价值观持怀疑态度。因为这个时候,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逐渐发现那些知识和自己的亲身体会相背离。在这个阶段上,会有很多本来可以走向真正成功的人才误入歧途,走火入魔,也许反思的结果可能连不去反思都赶不上。
  举一个非常简单而且常见的例子,在对个人努力和事业成功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成年之前,都接受的是非常正统的教育,认为个人努力会导致事业成功,有所付出就会有所收获。当我们上了大学并开始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亲身接触和体验了太多的社会不平。譬如某位资质非常一般的同学靠家族的能量某到一份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毕业不到两年就被提拔当了领导。随着类似的案例逐渐增多,心中原有的价值体系,可能就开始轰然倒塌,认为个人努力根本没有什么用,有一个好脑子不如一个好老子,学的好不如生得好,投胎也是个技术活儿。
  到此为止,很多人跟看破了红尘似的,感觉神马都是浮云,如果有人再提个人努力什么的,就一脸不屑的样子,可能还暗暗骂道,傻×,都什么年代了,还扯这些没用的东西,真TMD迂腐。其实,如果将事业成功看成一个公式的话,变量至少有几十个,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有个人努力、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人脉资源、机遇命运等几大要素。个人努力虽然不是惟一的变量,但无疑占着非常大的权重。如果你在其他变量方面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放弃个人努力,就相当于自毁长城。
  up
  第三个阶段,只有比例很低的人才能够达到,因为很多人才在前两个阶段已经被埋没掉了。能到达这个阶段的人,已经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而且基本都是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或者更多维度进行反思的群体。他们不但从灵魂深处,真正认同传统的知识和价值,并能够应用自如,而且还能领悟到原来接受到的知识,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前提与细节,还知道遇到不同具体情况之时如何去变通。每种知识都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前提和细节,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太方便直接讲出来,或者无法有效描述出来,可能只有靠自己不断实践和领悟才能获得。“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表面上看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没有太大不同,实质上却有质的差异。

  ——
  (023)
  ——人脉之上的投资组合

  铁律之二十三:以一种投资组合的心态去拓展自己的人脉。有的付出会有回报,有的付出可能不会有回报,有的付出回报快,有的付出回报慢,有的付出回报大,有的付出回报小。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广泛付出,只要整体上的回报大于付出即可。

  常言道,在职场上发展,三十岁之前靠的是个人能力,三十岁之后靠的是人脉资源。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在白领当中得到广泛流转,自然说明了它在实践当中的非凡价值。无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在拓展人脉资源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性,希望通过此举来改变自己的发展状况。但不少人在人脉资源拓展问题上,存在着非常明确的投入产出核算,并将该指标推广到几乎每一个人脉身上,向每一笔投入要效益。
  这些人刚开始可能还会雄心勃勃,意图通过人脉资源的整合,为自己赢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几年下来,热情往往会大为消退,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么一个基本事实,尽管自己苦心经营,确实多多少少认识了一些人,然而除了吃喝玩乐吹牛之外,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帮助。或者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的确已经在此方面投入了不少金钱和精力,但并没有见到什么产出,可能发展了几十个人脉,只有一两个还有点产出,却也微不足道。
  @LaLaOoOo 2012-09-30 05:54:53
  看的出楼主是个内秀的人,想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命运,可是做为一个普通人,做事情的动力一般都来源外部,受外界的刺激而改变,比如一个被普遍承认牛叉轰轰的人,为什么要质疑自己反省自己?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人除外。命运是存在的,知道命运存在还想逆天改命,首先俺很佩服,但是这并不能就能说明命好改,俺是很好奇,楼主,你现在的成就如何?你用你的新思维取得了何种程度的成就,期待楼主的回答。

  -----------------------------
  多大的成就谈不上,酸甜苦辣都有。80年的产品,来自贫穷落后地区的社会最底层,完全零起点开始,现在和朋友有家小公司,在北京房子两套,三本专著。我们在北京的老乡当中,白手起家,现在比我混得好的,占一半以上吧,一个是他们年龄稍微比我大一些,另外我进入社会经受过一些曲折,他们基本没有。最起码我眼前这些非常熟悉的人,可以勉强算得上成功案例,都是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命运的,也许你的看法能在现实中找到很多案例验证,但我的观点同样在现实中能够找到一大批案例。
  到了这个时候,有人就会开始动摇。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值不值得,有些关系是否还应当维持下去,如果维持吧,势必会需要一定的成本,牵涉一定的精力,而且依旧不会有什么产出,如果不维持吧,就意味着中断联系,前功尽弃。有些新的人脉资源是否需要去继续拓展,结交某人在短期内能不能给我带来回报。有人说人脉投资是世界上少有的奇货可居、一本万利的买卖,但为什么自己却见不到效益呢;一直坚持下去会不会得到预想当中的巨额回报呢;这种投资是不是风险太大,最终颗粒无收;有些人虽然潜力很好,但在短期内不太可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拓展还是不拓展?
  @天路幽灵 2012-10-01 16:34:17
  我是受过很多挫折的人,人生艰难坎坷半生缘。感觉楼主的“帖子”基本正确。
  -----------------------------
  我的此类东西,过来人看着更能体会其中隐藏的酸甜苦辣。找时间分享一下您的经历吧。
  其实,人脉投资跟其他任何投资行为一样,都是存在风险的,但不能因为其中的风险就不去投资。吕不韦当年可谓是削尖脑袋结识尚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虽然其后证明是非常明智的一个选择,然而从最初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相当大风险的,日后能否有所回报,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人家还是照投不误,最终做成了风险投资的经典案例。
  up
  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某知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他就认为,人脉投资是典型的长线投资,人脉资源的价值在于储备,如果从五年的时间看,可能很多人确实用不上,倘若用10年、20年的时间去看,你认识的那些人,或多或少都会给你带来一些帮助,真正一点帮助都没有的很少。你认识的100个人当中,可能只有那么两三个对你的发展有较大帮助,其他大多数人只能在偶尔的具体问题上对你有一些帮助,比如帮忙订个飞机票或者咨询一些急迫问题等不时之需。很多时候,你寄予厚望之人,未必能给你带来多大的益处,而那些你期望值本来不高的对象,却很有可能成为你的幸运之神。
  @智能电池 2012-10-05 07:15:01
  从楼主的第一本钱是怎样被烧掉的开始看起'没有经历过创业的人是很少明白楼主讲的有多实在的'楼主''你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现阶段困惑不已'还望楼主不吝赐教'我很差的大学里出来'非常想进外企'现在我每天六点起来读英语'可是身边太多人都说我第一学历拿不出手'大企业都不会要我'奈何我实在是郁闷至极'请楼主指条明路'实在'多

  -----------------------------
  发展好不一定非要去外企,毕业五六年之后,再去找工作、发展,关键的已经不是你的学历,而是你的经验、能力和资源积累的配套程度了。
  @智能电池 2012-10-06 12:09:28
  楼主,您好,看到您回复我了,觉得好感激,好兴奋,我去年毕业,和老公在海外呆了大半年,学习了日语和粤语,已婚已育现在一家早教做销售,来了两三个月,领导觉得我还蛮不错,觉得我有点做销售的天赋,成长的很快,是他带过的销售里成长的比较快的,交给我的事都完成的比较令她放心,也成了不少的单,但是这份工作让我基本每天加班到八九点多,又要从汉口赶回武昌,每天回家都感到很疲惫,一周休息一天,而且都是周一或者周二.....
  -----------------------------
  不要去不同的行业当卧底,做探子,这样形不成好的积累,无论你打工还是创业,都是有害的。
  @智能电池 2012-10-08 08:52:11
  为什么这是不好的积累啊,我不明白。不过我现在决定要在这家大企业好好做,按照我的职业规划来一步步走,您看我的想法行的通吗?

  -----------------------------
  经验、人脉、关系,都是分行业的,如果你换行太多、太频繁,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容易形成厚重积累,当你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时候,都会感觉似是而非,自己的积累严重不足。一般来说,在一家大企业,起码应该干三年左右的时间。以后即使跳槽,尽量也不要换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