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其实不太想听这老头的要求,何况这跟我们并没有半点关系。不过,不管我怎么想,或是出声阻拦,他却已经哼哼唧唧地讲开了。
任何人也有年轻的时候,这老头也是。不过,他的年轻与我们不太一样。他说,年轻时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笼着手在田埂看别家的新媳妇。
怎么说呢?一般我们讲一个人家里穷的时候,总喜欢用比如家里就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之类的常见到都没法让人笑起来的笑话。
不过,老头年轻时家里貌似更穷,甚至裤子也就只有一条。但好在他所谓的家里,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也因此不用担心究竟谁穿的问题了。
跟老头有同样爱好的人肯定不多,但其实还是有一个的,这人叫庚三伢子。家里穷得跟老头一样,除了身上穿的一无所有。
要说地主阶级压迫什么的,老头倒并不觉得。当地也没什么大地主,穷主要是因为他们俩懒。等到想要发家置业娶媳妇的时候,好像就已经年岁来不及了。
后来解放了,老头也终于迎来了好日子。
不知怎地,他居然混进了城里,有了城市户口。虽说福无双至,但这次肯定是老天爷垂青,庚三也跟着他进了城。
俩人先是一起在一家小蜜饯厂工作。
不过,他们很快就受不了那种日子了,单位里也人人都不喜欢他们。但鉴于根红苗正,从爷爷那辈起,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赤贫农民。因此,厂里只好给两人重新安排工作,让他们进了保卫科。
说是保卫科,其实就是看大门。
这正合了他俩的心意,天天缩在门房里盯着过往的年轻女子看。
好日子总有头。
蜜饯厂经营了几年,就完全收归国有化了。这之后,厂里的机器陆陆续续地搬了出去,工人们也都分配到其他的单位去了。
正当两人担心着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时,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几个年轻人,其中还有一个小姑娘。
几个人在原来厂领导的带领下,前前后后地转了几圈,对蜜饯厂里外看了个透。
当天无事。
可是,第二天厂里就开进了几辆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卡车。虽然装的究竟是什么老头没有看见,但他看到车上跳下来了好多当兵的,小心翼翼地从车上抬下来长长短短的箱子。
这些当兵的都不说话,除了搬东西时发出一些响动,整个搬运过程严整而有十分安静。
看着这些兵各个表情肃穆,老头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不顾庚三的阻拦,从传达室门房里走出来想去看看究竟。
没想到刚走近没几步,他就被当兵的发现了。
一个头头手指着他也没说话,仅是使了个眼色,就有几个人过来掐着膀子把他押到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关着了。
听着外面来回脚步窜梭,东西乒乒乓乓地响个不停,老头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自己会被“正法”。不过,最后小屋子的门还是打开了。两个当兵地走过来,把他腿拖着地给拉回了门房里。
当天晚上,他和庚三都缩在传达室不敢出来走动半步,连屎尿都拉在自己的脸盆里。
再过了一天,那个曾经来查看过厂房的小女孩又出现了。在几个士兵的带领下,她从里面转了一圈过来,就笑着隔着窗子跟老头说让他换个地方工作。
于是,老头就这样和庚三分开了。
到了新地方,老头依旧是看大门。前几年,他还不敢跟人提这件事情,直到后来觉得“风声”松了,这才悄悄溜回去在蜜饯厂找庚三。
不过,意外的是庚三并没有事,而且脸庞还比以前更红润了。
庚三跟他说,这里似乎已经改名了,叫什么研究所。老头不识字,具体是什么研究所他光看到门口白色木牌牌上写的有字,但根本看不懂。他只知道庚三走了运,吃得好。在那个年月,能吃得像庚三那样红润的并没有几个。
在门口聊了一会,老头并没有看见人进出,大铁门也总是关着。庚三说,除了刚开张那几天有很多人进出以外,之后但凡是从这张门进去的几乎不会再出来。
具体什么原因,庚三不知道,只晓得进去的人从来不会问他这个门卫,直接迈腿就进。庚三估摸着里面可能还有门岗,但他胆小从来没敢摸进去过。
不过,有个人例外,就是那个笑嘻嘻的小妹子。
她经常从铁门里进来,又若无其事地出去,没回出入的时候总是对庚三笑笑。搞得庚三整天神魂颠倒,只盼看她进出。
老头很哀叹,看着庚三得意洋洋的样子,就后悔自己当初鲁莽。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让人羡慕的处境也有改变的时候。等老头到档案局当门卫以后没几年,庚三就消失了。
和庚三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个什么研究所。
老头回忆说,当年他还回去看过,连大铁门都拆走了,就剩下空落落的院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听他不断地说道“研究所”这几个字,我总觉得这个神神秘秘的机构很有可能就是档案局里,那一堆被拿走的文件的正主。
“你最后一次见到庚三是什么时候?”我问道。
老头却说,具体是哪一年,他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那回是庚三自己过来的。那天天刚亮,一辆解放卡车开进了档案局。老头亲眼看见庚三跟着好几个人,板着脸从车上跳了下来,一言不发地往局里的仓库里搬东西。
当时,老头确信庚三已经看到他了,但并没有主动过来打招呼,连个眼色也都没使。
那时候,一场运动还在轰轰烈烈当中,老头心里揣测,庚三他们肯定是被人监视着,因此也没有暴露,当做是俩人互不认识。
只有那个笑嘻嘻的姑娘似乎认出了他,从驾驶室里跳了下来,跟他嘘寒问暖了一阵。
然而,晚上庚三却过来了。
在门外打了几次响指,这才把老头叫了出去。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了一会,转到一个僻静角落,庚三才压着嗓子跟他说自己要发达了。
老头问怎么回事。
庚三笑嘻嘻地说,研究所要搬家,所以他也要走了。这次听说要搬去一个大城市,待遇比这里还要好。
老头听得羡慕得不行,直问是哪里。
庚三却说,他也不知道具体的地方,只晓得是要搬了,而且还是那个小姑娘亲口来告诉他的,所以他特地来告别。
从那以后,庚三就再也没有出现。
原本,老头以为庚三肯定会在哪一年携家带口地回来找他,然而这许多年过去了,眼看自己就要入土了,也没有看见庚三伢子的身影。
老头说完沉默了,看了我一会又说,希望我能帮忙找找庚三这个人。他年龄大了,身边无牵无挂,现在叨念的在这世上就只有庚三这一个人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其实这世上很可能已经没有庚三这号人了。我不好应承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还记得那女的长什么样子吗?那个笑嘻嘻的女的?”停了一会,我问道。
可能是不知道怎么描述,老头手指在自己脸上抓了一会,只是说好看,长得很好看。
我想了想,从身上的袋子里摸出一支笔来,就着老头小方桌上铺着的报纸,凭着自己的记忆开始画了起来。
我画画不行,加上又长期受臼井仪人《蜡笔小新》的熏陶,画出的人物就更加不靠谱。
直到画完了,这才叫老头来看。
他支着上身,弯着脖子看了半天,却连声说:“像……像……像她。”
这回答让我觉得自己身上顿时起了一层冷汗。
画面上这个头发捋到耳朵后面的女人,虽然歪歪扭扭,但我画的的确就是裴丹。
我不知道自己还要问什么,却听到屋外那条狗开始狂吠了起来。那种从丹田发出来的犬吠声,从敞开的屋门口传进来显得极为刺耳。
我其实不太想听这老头的要求,何况这跟我们并没有半点关系。不过,不管我怎么想,或是出声阻拦,他却已经哼哼唧唧地讲开了。
任何人也有年轻的时候,这老头也是。不过,他的年轻与我们不太一样。他说,年轻时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笼着手在田埂看别家的新媳妇。
怎么说呢?一般我们讲一个人家里穷的时候,总喜欢用比如家里就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之类的常见到都没法让人笑起来的笑话。
不过,老头年轻时家里貌似更穷,甚至裤子也就只有一条。但好在他所谓的家里,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也因此不用担心究竟谁穿的问题了。
跟老头有同样爱好的人肯定不多,但其实还是有一个的,这人叫庚三伢子。家里穷得跟老头一样,除了身上穿的一无所有。
要说地主阶级压迫什么的,老头倒并不觉得。当地也没什么大地主,穷主要是因为他们俩懒。等到想要发家置业娶媳妇的时候,好像就已经年岁来不及了。
后来解放了,老头也终于迎来了好日子。
不知怎地,他居然混进了城里,有了城市户口。虽说福无双至,但这次肯定是老天爷垂青,庚三也跟着他进了城。
俩人先是一起在一家小蜜饯厂工作。
不过,他们很快就受不了那种日子了,单位里也人人都不喜欢他们。但鉴于根红苗正,从爷爷那辈起,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赤贫农民。因此,厂里只好给两人重新安排工作,让他们进了保卫科。
说是保卫科,其实就是看大门。
这正合了他俩的心意,天天缩在门房里盯着过往的年轻女子看。
好日子总有头。
蜜饯厂经营了几年,就完全收归国有化了。这之后,厂里的机器陆陆续续地搬了出去,工人们也都分配到其他的单位去了。
正当两人担心着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时,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几个年轻人,其中还有一个小姑娘。
几个人在原来厂领导的带领下,前前后后地转了几圈,对蜜饯厂里外看了个透。
当天无事。
可是,第二天厂里就开进了几辆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卡车。虽然装的究竟是什么老头没有看见,但他看到车上跳下来了好多当兵的,小心翼翼地从车上抬下来长长短短的箱子。
这些当兵的都不说话,除了搬东西时发出一些响动,整个搬运过程严整而有十分安静。
看着这些兵各个表情肃穆,老头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不顾庚三的阻拦,从传达室门房里走出来想去看看究竟。
没想到刚走近没几步,他就被当兵的发现了。
一个头头手指着他也没说话,仅是使了个眼色,就有几个人过来掐着膀子把他押到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关着了。
听着外面来回脚步窜梭,东西乒乒乓乓地响个不停,老头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自己会被“正法”。不过,最后小屋子的门还是打开了。两个当兵地走过来,把他腿拖着地给拉回了门房里。
当天晚上,他和庚三都缩在传达室不敢出来走动半步,连屎尿都拉在自己的脸盆里。
再过了一天,那个曾经来查看过厂房的小女孩又出现了。在几个士兵的带领下,她从里面转了一圈过来,就笑着隔着窗子跟老头说让他换个地方工作。
于是,老头就这样和庚三分开了。
到了新地方,老头依旧是看大门。前几年,他还不敢跟人提这件事情,直到后来觉得“风声”松了,这才悄悄溜回去在蜜饯厂找庚三。
不过,意外的是庚三并没有事,而且脸庞还比以前更红润了。
庚三跟他说,这里似乎已经改名了,叫什么研究所。老头不识字,具体是什么研究所他光看到门口白色木牌牌上写的有字,但根本看不懂。他只知道庚三走了运,吃得好。在那个年月,能吃得像庚三那样红润的并没有几个。
在门口聊了一会,老头并没有看见人进出,大铁门也总是关着。庚三说,除了刚开张那几天有很多人进出以外,之后但凡是从这张门进去的几乎不会再出来。
具体什么原因,庚三不知道,只晓得进去的人从来不会问他这个门卫,直接迈腿就进。庚三估摸着里面可能还有门岗,但他胆小从来没敢摸进去过。
不过,有个人例外,就是那个笑嘻嘻的小妹子。
她经常从铁门里进来,又若无其事地出去,没回出入的时候总是对庚三笑笑。搞得庚三整天神魂颠倒,只盼看她进出。
老头很哀叹,看着庚三得意洋洋的样子,就后悔自己当初鲁莽。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让人羡慕的处境也有改变的时候。等老头到档案局当门卫以后没几年,庚三就消失了。
和庚三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个什么研究所。
老头回忆说,当年他还回去看过,连大铁门都拆走了,就剩下空落落的院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听他不断地说道“研究所”这几个字,我总觉得这个神神秘秘的机构很有可能就是档案局里,那一堆被拿走的文件的正主。
“你最后一次见到庚三是什么时候?”我问道。
老头却说,具体是哪一年,他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那回是庚三自己过来的。那天天刚亮,一辆解放卡车开进了档案局。老头亲眼看见庚三跟着好几个人,板着脸从车上跳了下来,一言不发地往局里的仓库里搬东西。
当时,老头确信庚三已经看到他了,但并没有主动过来打招呼,连个眼色也都没使。
那时候,一场运动还在轰轰烈烈当中,老头心里揣测,庚三他们肯定是被人监视着,因此也没有暴露,当做是俩人互不认识。
只有那个笑嘻嘻的姑娘似乎认出了他,从驾驶室里跳了下来,跟他嘘寒问暖了一阵。
然而,晚上庚三却过来了。
在门外打了几次响指,这才把老头叫了出去。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了一会,转到一个僻静角落,庚三才压着嗓子跟他说自己要发达了。
老头问怎么回事。
庚三笑嘻嘻地说,研究所要搬家,所以他也要走了。这次听说要搬去一个大城市,待遇比这里还要好。
老头听得羡慕得不行,直问是哪里。
庚三却说,他也不知道具体的地方,只晓得是要搬了,而且还是那个小姑娘亲口来告诉他的,所以他特地来告别。
从那以后,庚三就再也没有出现。
原本,老头以为庚三肯定会在哪一年携家带口地回来找他,然而这许多年过去了,眼看自己就要入土了,也没有看见庚三伢子的身影。
老头说完沉默了,看了我一会又说,希望我能帮忙找找庚三这个人。他年龄大了,身边无牵无挂,现在叨念的在这世上就只有庚三这一个人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其实这世上很可能已经没有庚三这号人了。我不好应承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还记得那女的长什么样子吗?那个笑嘻嘻的女的?”停了一会,我问道。
可能是不知道怎么描述,老头手指在自己脸上抓了一会,只是说好看,长得很好看。
我想了想,从身上的袋子里摸出一支笔来,就着老头小方桌上铺着的报纸,凭着自己的记忆开始画了起来。
我画画不行,加上又长期受臼井仪人《蜡笔小新》的熏陶,画出的人物就更加不靠谱。
直到画完了,这才叫老头来看。
他支着上身,弯着脖子看了半天,却连声说:“像……像……像她。”
这回答让我觉得自己身上顿时起了一层冷汗。
画面上这个头发捋到耳朵后面的女人,虽然歪歪扭扭,但我画的的确就是裴丹。
我不知道自己还要问什么,却听到屋外那条狗开始狂吠了起来。那种从丹田发出来的犬吠声,从敞开的屋门口传进来显得极为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