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敢”,甲骨文是手持猎叉迎击野兽的形态,引申为“有为而有以为”之义。如《贾子道术》:“信理遂惔谓之敢”,这里“信理”就是“有以为”,“遂惔”就是“显示出内心焦虑”。因为“有以为”,急着去“有为”,执迷不悟、焦躁不安,这是“敢”者的画像。这与“善为士者”的“陆行不遇兕虎”,或巴菲特所谓“不必猎杀恶龙,只要避开它们就可以做得很好”是相反的。
“勇”,金文是“用”(使用)加“戈”(武力),是一种生命内在的阳刚力量。许慎《说文》:“勇,气也”。这种力量正如武器(戈),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道德经》前文有云“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关键要看如何使用它。
如果把“勇”这种内在的力量以“敢”(也就是“有为而有以为”)的方式体现出来,那就“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要自取灭亡的。
需要把“勇”这种内在的力量以“不敢”(也就是“无为而无以为”)的方式体现出来,才能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走出一条活路来。
为什么“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系统本身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而系统孕育产生的耗散结构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产物。但系统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老子很坦率地说: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确实如此。所以“善为士者”虽然如鱼得水,穿越险境如履无人之境,但表现得却好像谨小慎微而低调宁和,从不恃强逞勇、自高自大,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道理。
插个图,就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敢”,甲骨文是手持猎叉迎击野兽的形态,引申为“有为而有以为”之义。如《贾子道术》:“信理遂惔谓之敢”,这里“信理”就是“有以为”,“遂惔”就是“显示出内心焦虑”。因为“有以为”,急着去“有为”,执迷不悟、焦躁不安,这是“敢”者的画像。这与“善为士者”的“陆行不遇兕虎”,或巴菲特所谓“不必猎杀恶龙,只要避开它们就可以做得很好”是相反的。
“勇”,金文是“用”(使用)加“戈”(武力),是一种生命内在的阳刚力量。许慎《说文》:“勇,气也”。这种力量正如武器(戈),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道德经》前文有云“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关键要看如何使用它。
如果把“勇”这种内在的力量以“敢”(也就是“有为而有以为”)的方式体现出来,那就“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要自取灭亡的。
需要把“勇”这种内在的力量以“不敢”(也就是“无为而无以为”)的方式体现出来,才能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走出一条活路来。
为什么“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系统本身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而系统孕育产生的耗散结构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产物。但系统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老子很坦率地说: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确实如此。所以“善为士者”虽然如鱼得水,穿越险境如履无人之境,但表现得却好像谨小慎微而低调宁和,从不恃强逞勇、自高自大,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道理。
插个图,就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