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强对埃及的控制和掠夺及其所实行的文化沙文主义阻碍了埃及学在埃及的诞生和发展。
  回到所谓的金字塔。
  胡夫(Khufu)、卡夫拉、曼卡拉,在希腊文中分别称作基奥普斯(Cheops)、基夫拉恩(Chephren)、麦西里努斯(Mycerinus),不论我们用埃及还是希腊名称呼这些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公元前2467年)的法老王,均以在基沙建造了三座金字塔而为后世所知。至少,2000多年前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他的名著《历史》(History)中,认定大金字塔的建造者为胡夫王,从此以后,历史就这么决定了。希罗多德至埃及一游后,将他在旅途中获得的资讯,写进这本现存最古老的金字塔相关文献,并陈述道:
  里面空无一物
  秘密坑洞
  不一样的陵墓
  启人疑窦的证据
  石工记号有可能是卫斯捏造的证据吗?
  科尔德威与巴比伦城的考古发掘
  从阿摩利人的古巴比伦,到后来加喜特人的中巴比伦,直到迦勒底人的新巴比伦,这些王国王朝都以巴比伦城作为中心。甚至到古波斯帝国、希腊化时代和萨珊波斯时期,巴比伦城也是国家的重要城市之一。据史料记载,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经梦想将巴比伦城作为他的帝国的首都、世界之都。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接管两河流域后,巴比伦城逐渐被遗弃,成为废墟。巴比伦城,在茫茫荒漠之下沉睡了千余年,等待着重启它大门的那个德国佬。
  罗伯特·科尔德威(RobertKoldewey,1855-1925)
  1898年严冬的一天(12月12日),考古队正式出发,于次年(1899)3月5日到达巴比伦,调整休息之后,考古队于当月26日正式开始发掘工作。
  通天塔(巴别塔、马尔杜克塔庙)
  伊什塔尔门
  从发现至今,从欧洲到萨达姆,一座座古风建筑拔地而起,例如所谓的塔庙和尼某宫殿,可惜,按古建筑修复的施工与复原过程来看,缺乏对考古起码的尊重。
  西方列强对埃及的控制和掠夺及其所实行的文化沙文主义阻碍了埃及学在埃及的诞生和发展。
  对于现代埃及人来说,不管他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还是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人,他们都面临着双重严峻的问题。
  回到金字塔。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21-06-28 19:45:48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21-06-28 19:45:48
  看了几篇欧洲号称从意大利、希腊、埃及等地发掘出来的所谓古代马赛克镶嵌画的神话,引述一下中华文明在彩釉瓷于唐代出现之前,由印纹硬陶与原始瓷长期发展融合而在东汉发展出青瓷工艺的最新考古证据链:
  形制独特的唐宋“平底龙窑”
  宋元龙窑
  --简述一下早期瓷器的历史:
  看过几本西方作者的历史著作,其中提到了伊朗西南部靠近伊拉克的所谓古代埃兰王国的遗址,又是所谓的塔庙,还有整齐排列的晒干的砖几千块在一旁说明未建成。这就是妥妥的土坯,砖是要烧制的。土坯建筑3000多年,晒干的土坯棱角清晰,排列整齐,问题是附近的居民点延续至今,这么上好的建材不利用一下实在是暴殄天物啊。
  新旧约和古兰都没有一个字提到过金字塔以及所谓七大奇迹,当然后世的那些神父牧师牵强附会的布道文章里硬说旧约里某些人就算希腊人,和学术论文又无法同日而语。
  参考书目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21-07-13 20:36:39
  关于早期绿教起源的材料发不出来,算了。
  古兰经四大问题:
  创教后200年内为何并没有任何穆斯林文献?
  和两河类似,所谓古埃及尼罗河畔的那些神庙也一样缺乏对考古起码的尊重。
  下面科普一下建筑的泛碱危害,也算是盐风化的一种类型吧。看了这些,会明白干旱区域建筑的保存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分述如下:
  纳芙蒂蒂半身塑像是德国的埃及考古学家路德维希·博哈特1912年在埃及的阿马纳发现的。
  回到所谓的两河文明:
  @老陈买酱油 2021-07-23 17:53:47
  1901-1902年冬天,一支法国考察队在耶经中的书珊城(就是所谓的苏萨)废墟上进行发掘。这是犹太女子以斯帖成为波斯帝国皇后的地方(斯2:5等)。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断为三截的八英尺长的黑色闪长岩石柱。上面有三十九段碑文,共记录了3,624行法规。这些法规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先祖时代巴比伦帝国的一位伟大的亚摩利国王汉穆拉比所搜集,并发布在这个石柱上的。这部古老民法的发现引起了神学界的轰动。《摩西五经》的司法制度一直受人质疑,因为人们认为在摩西的时代不可能存在如此高水准的制度。但《汉穆拉比法典》表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摩西的时代以前就已拥有类似的法典了。我们仔细对照耶经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制度,就会发现这些法律最初源于那位神圣立律者。只是它们在异教拜偶像的人手中败坏了。
  W·F·阿尔布莱特在提到这些对了解先祖时期大有帮助的大量考古文献资料时强调说:
  还是要提及神秘的古埃及:
  西方在埃及和近东的“考古”主要是为考证耶经服务的,西方的“考古”本来就起源于“耶经考古学”。后者延续到1940年代的死海古卷大发现是个高潮。
  需要请诸位爱好者注意的是,耶经考古学都是一些业内大拿领衔的,他们的论文不综合分析的话,很难看出其问题来。好在大师们也有利益冲突,耶经以外的东西他们还是比较严谨的。
  即经明确地接受了埃及年表大厦的这第一根大支柱,现在让我们在仔细研究一下目前被接受的年表在公元前664年之前的其他支柱。
  回想一下我们从相关的圣经段落中所确知的有关示撒战争的情况:(比较复杂,略,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买书看。)如果塞桑克一世就是《圣经》中的示撒,那他为什么要攻击他的盟友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却小心翼翼地避免侵入他的敌人犹大国王罗波安的领土呢?事情完全弄颠倒了:示撒攻击的是犹大,他进入了耶路撒冷劫掠了耶和华神殿,而塞桑克攻击的是以色列,在他的战争记录中根本没有提及耶路撒冷是战败的城市之一;示撒与以色列结盟而征服了犹大,塞桑克则征服了以色列而避免与犹大交锋。那么我们还能坦然地继续争辩说塞桑克一世的巴勒斯坦战争就是《列王纪》和《历代志》中提到的示撒战争吗?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21-07-29 20:08:23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21-07-29 20:08:23
  @一个小小马甲吐槽 2021-07-30 18:07:14
  @一个小小马甲吐槽    2021-07-30 18:07:14
  首先,应该注意到支柱四的年代是取决于支柱三和支柱二的,前者是直接从天狼星年表推算出来的,后者则是由《圣经》提供的时间。我已经证明了塞桑克=示撒的公式是不牢靠的,因而不能放心地使用它来决定埃及公元前1000年代的年表。同样,公元前2000年代后半叶的年表是由埃伯斯纸莎草纸天狼星日历来决定的。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个文件,看看它是否真的说明了阿蒙霍特普一世第9年就是公元前1517年。
  结论五
  补充一点来自于《时间的检验·卷二·传说——文明的起源·绪论·文明和历史记载》的内容:
  按欧洲说法:
  石灰石岩层都是横向分布的。古埃及人只开采质量最高的岩层。精心挑选在露天中最坚硬的材料。为此,他们经常借助矿井和巷道。仅仅在岩石开采层很接近地表,或正好在岩石覆盖层下面的地面工作。
  所谓古埃及的南部敌人--努比亚文明,也是有疑问的:
  证据显示,小米可能是东南亚第一种实际栽培的谷类作物。稻米可从野外采集,以补充在热带生长较易且产量较高的块根作物。
  作者:cai960
  这一位历史发明家路易先生说,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的下埃及农业落后,是靠出口纸莎草来换取黑海地区的粮食——真不知道别人买纸莎草去干什么,是造纸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最早发明纸莎草的就不是埃及人了。
  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的变动过程,结果显示潟湖样品比泥炭更为有效地反映出海平面变动特征:距今7000a时海平面约位于现今-10m,距今5000a时约为-5m,距离2000a时已接近现代。
  住在水边的都知道:刚泛滥过的土地,是不适合种粮食的:种子都得烂掉。疏松、透气、pH值和含水量都适中的土壤才是好土。除了富含有机质,淤泥地别的都不如熟土,得改造晾干加入熟田才好使用。
  回到建筑本业。
  欧洲砖家们说卢克索的神庙被洪水带来的泥土层层掩埋,以至于近代的清真寺就以神庙的门墙作为基础了,这怎么洗啊?
  说到尼罗河的洪水,欧洲那些伪史和论文里常常论及天狼星历法与洪水之间的关系,编造了关于天狼星与尼罗河每年汛期的关系,这方面早已为诸多欧洲现代埃及学家所驳斥,俺前面曾经引述过的,一干洋奴走狗基本上是转进加打滚。
  按照欧洲错漏百出并且充斥着欧洲中心论的所谓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一卷“中世纪的农业生活”中的记述:
  2006年《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古埃及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150个考古发掘点进行了放射性定年,并恢复出了古气候带的时间演化序列。埃及彻底进入全沙漠的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距今5500年),这与尼罗河流域法老文明的开始时间一致。今天的埃及,气候控制下的东撒哈拉干旱程度再次达到极致,人口主要都居住在了尼罗河流域、绿洲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就是说,古埃及文明时期的埃及气候,与现代埃及的气候,差别不是很大,还是比较接近的。
  另外,同样是这本洋洋巨著,所谓罗马的先进农业技术为什么到了中世纪就失传了?到了文艺复兴前后又从所谓的两本农业志之类的“文献”里挖出来了?
  网友说起的“东亚建筑是印度建筑的本土化,印度建筑又源于希腊传统?”
  所谓“东方建筑西源论”这个名词很多年以前就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过了。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西方的史书可以信吗?
  有网友说:“靠“河水泛滥”得到耕地来种植,可以肯定这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突然想起我老家有一片地,地势低,淹水,时间不长,每年就十几二十天,但就是这样,这块地没法种了。为什么这样,很简单,因为它淹水的时间不固定。尼罗河靠的是雨季的降水泛滥,时间约为每年的6月-9月。这意味着,春季(1-2月份)完全无法种植作物,否则你只能收获泥巴(春季作物收获时间8-9月份)。也就是说,只能靠10月份后种植的冬季作物,但是,冬季作物的收获季节,呵呵呵呵,是次年6月份,还是只能收获泥巴。注意:这雨季可不是月圆月缺那么固定,提早、推迟、过量、过少那是家常便饭。在种花家,“洪水泛滥”历来都是农业的大敌,“古埃及”哪来这么多神特殊。个人断言:现代水利设施应用之前,“古埃及”那块就是不毛之地,除了野人,没有文明能活在那里。”
  抛砖引玉:
  对了,开罗夏季湿度77%,对文物的危害,呵呵。
  帝王谷中拉美西斯三世墓穴雕刻展示的皇家面包作坊,面包形状多样,其中包括一个动物形状的面包。